找到相关内容609篇,用时17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郑振煌教授弘法记

    色、身、香、味、触所束缚自己的五官,自己的肉体束缚,逃不了生老病死的轮回,我们更受到自己的五第六、第七跟第八的束缚。我们受到种种妄想、分别、烦恼所制造的束缚。各个宗教尤其是佛教,他就是在追求...再也不肯走向同样一条路,这个就是人生的经验。可是这个样子对不对?我的一个学生听到我的演讲之后呢,他说老师我有人生第六章。我的眼睛一亮问:你的人生第六章是什么?他说,老师,我会赶快把那个坑洞填补。你说的很...

    陈秋燕 笔录 黄严瑞校正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25765773.html
  • 部派时代的时间观

    如来的圣教。   二、二缘生故:吾人的认识生起,不论是间断的前五,抑或是相续的第六,都必有其所依所缘,所谓二缘生识,就是指此。如眼识,以眼根为所依,以色境为所缘,根境和合而得生。前五如此,第六意识生起活动,当亦有其所依根及所缘境,意识所依的是意根,而意根是属过去的,意识所缘的是法境,而法境通于未来的。以意根为所依,以法境为所缘,二缘和合而生第六意识,证知过未都是实有的。假定过去无的话,意根...

    演培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60665950.html
  • 密教略说

    阿閦、宝生、阿弥陀、不空成就是)。乃明法相宗之转识成智说,表现于图者也。即前五转为成所作智(羯摩部之不空成就)。第六转为妙观察智(莲华部之阿弥陀)。第七转为平等性智(宝部之宝生),第八转为大圆镜智(金刚部之阿閦)。之说;以四四智之说为组织者也。中央之大日如来,表示此四智根本,为宇宙之实在;当法相宗之所谓清净法界(法相宗合此四,与清净法界,谓之五法)。而法相宗以清净法界为法身;以成所作智为...

    蒋维乔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61666534.html
  • 桂月集(1)

    第六意识的思心所,染净的“业”种子也基于第六。  道德与罪恶表现与外,会影响社会安宁或招致动乱,而其根源则在人的内心,它是心理现象善与恶、邪与正的两大类。(百法明门论》列十善心所,即信、精进、惭、愧、...,“三界唯心,万法唯识”。因此一些认为凡属宗教论者都是唯心派。可是佛教所说的唯心与西方哲学的唯心有绝然不同的区别。哲学家所说的“心”,佛法称为,意识(能)的作用(境)是欺骗性的,不可靠的,如果相信它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70767169.html
  • 试探唯识法门在心灵环保中的应用

    觉知,善恶的造作,是非的分辨,美丑的观感,自他的争执,全是第六意识的作用,它是八中,作用最明显、最强锐的一个,也即是说整场心灵革命皆是建立于意识之上。而第七末那是比第六意识更微细的心识,其恒执第八...。上面抑恶扬善的心理,应该说是有悲无智,只有悲智双运(转识成智),藉着良好心态的开发与智慧的指引,方能达到心灵环保的终极。所谓的转识成智即:转前五为成所作智;转第六为妙观察智;转第七为平等性智;...

    释法瑛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94367859.html
  • 书评:悦家丹《佛教现象学: 佛教瑜伽行派与《成唯识论》哲学研究》

    》卷一:“一常相续。在第七识缘第八,起自心相,执为实我。二有间断。   在第六,缘识所变五取蕴相,或总或别,起自心相,执为实我”(《大正藏》Vol.31, p.2a)。  [23] 见平川彰著,...三十颂释》(Tri??ikā-vij?aptibhāsya)梵本,并在三零年代出版以来,现代唯识学界逐渐形成一股暗流,质疑玄奘所传,以《成唯识论》论主宗见为代表的一系汉传法相宗对唯义理有否作妥善理解。...

    刘宇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35168009.html
  • 唯识三十论释(2)——守培法师

    法也。  又云:此十一法前已具说。第七八识随位有无。第六中,定位皆具。若非定位,唯阙轻安。余谓此十一法,唯凡夫六具,七八皆不具。此颂专属六识心所,七八中无此心所故。  问:此十一法,既是出世善法...  此四常起,染污自心,故曰烦恼。此唯名染心,不名杂染心,以但执我,不同六遍执一切法故。“及余触等俱”,谓此四烦恼外,犹有五遍行心所也。五遍行名义,前文已立,故但提其首以该余也。不得以此余字,疑...

    守培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51468370.html
  • 周叔迦:唯识研究(1)

    由前五的了别而能取得将来的果报?这理在后边第六章中再说。第六是前五不是单独能生起的,而是要随意而生起的。这前五识各各有三十四种心所有法:便是遍行五、别境五、善十一、烦恼三、随烦恼十一。烦恼中无有...一切乐。第六是能引起前五,这意识是具足五十一种心所有法的。  前五既不能继续的了别,而要靠意识的力引发他。又前五不能了别体上的种种不同的理事,所以每有一前五识生起时,必定有一意识同起。仔细的研究,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51568371.html
  • 《劝发菩提心集》讲记(五)

    、鼻、舌、身等五识初对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的五境等,便能觉察,引领趣境,使第六即起分别善恶之念等)的作意生处,作为自己耕耘的园地;把神通变化──降伏魔军、度化众生,视为游戏玩耍。如此四种事,只有菩萨...

    慧沼大师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70268457.html
  • 依师和皈依三宝

    再加上法界体性智,为“五智”。  ①大圆镜智:是第八识离一切生死烦恼杂染之法而得的无漏智慧。因其智体清净,如大圆镜之光明,能遍映万象,纤毫无遗,故名。配于东方阿闪如来。. ②平等性智:是转第七,远离我见、我执,而得自、他平等之理的无漏智慧。因有此智,而无缘大慈,同体大悲,能平等普度一切众生。配于南方宝生如来。  ③妙观察智:是转第六,而得能观诸法空理的无漏智慧。此智能观察到众生不同根机,而...

    陈泉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93868595.html